高台县依托气候、日照、水土等自然优势,通过优化蔬菜产业布局与种植结构,持续提升经济效益,让农民从蔬菜产业中切实实现增收致富。
眼下正值生姜采收季,高台县南华镇智号村生姜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一片忙碌。大棚内,刚出土的生姜裹着湿润泥土,块茎饱满紧实,农户们忙着采收、分拣、装筐。该基地负责人刘丰利今年从山东引进优质大黄姜品种,从选种、育苗到定植全程严格把关,同时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控制水肥供给,实现科学高效种植。“基地共种植12亩生姜,10月20日起正式采收,从目前情况看,亩产可达六七千斤,市场价在4元多一斤,收益比较可观,也达到了实验目的。” 刘丰利介绍,此次首批生姜顺利采收,既验证了品种与技术的适配性,也为当地生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示范。
在智号村另一处温室大棚里,村民桑会荣的西葫芦正处于采收旺季。棚内连片绿叶茂密,翠绿的西葫芦从叶间探出,个头匀称、表皮油亮,静静“卧”在叶下,满是生机。桑会荣和丈夫趁着好天气抓紧采摘,现场一派丰收忙碌景象,两人有条不紊地将饱满的西葫芦装箱、搬运、称重、包装。“我种了11棚西葫芦,目前市场价在3元左右一公斤,一亩地能产3到4吨,采收的西葫芦主要销往本地市场。” 桑会荣说道。
近年来,高台县以设施蔬菜、露地加工蔬菜、高原夏菜为发展重点,加大财政支农力度,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快速扩张。该县整合高效节水、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,采用“公司 + 基地 + 合作社 + 农户 + 市场 + 品牌” 模式,推广科学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,助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产业化、绿色化迈进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等特色基地11个,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 供应基地1.17万亩,发展设施蔬菜 2.8 万亩,蔬菜总种植面积超 22.5 万亩。